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,已成为当今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。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全院师生认真学习并领会教育部、市教委关于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的相关文件精神,紧紧抓住开展“完全线上教学”的实践机会,坚持以效果为导向,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变被动为主动,努力探索线上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,助力一流课程建设。
首先,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。在课前,学院曾多次召开视频会议,专门研究部署相关教学工作,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做好这次“完全线上教学”对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,化“危”为“机”,主动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。为此,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“备战”:学技术、选平台、建课程、拓资源、定方案、备预案,精心设计线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。对承担的六门覆盖面大的全校公共基础课,更是学院关注的重点。课程负责人勇于担当,本着“同一门课程统一授课计划、统一平台资源、统一考核标准”的原则,统筹谋划,精心准备,确保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。例如,面向经管类专业开设的《高等数学》公共课,课程组精益求精,进一步完善已在中国大学MOOC以及学堂在线出版的一元微积分、多元微积分数字课程,以国家一流课程标准强化建设;面向理工类专业的《大学物理实验》公共课,课程组全体教师凝心聚力,加班加点紧张工作,提前实现了“在线开放课程+虚拟仿真”的线上教学设想,攻克了实验类课程线上教学的关键难题;等等。
其次,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中心,服务于线上教学。为使线上教学取得预期效果,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,学院全方位做好线上教学的保障工作。为此,成立了学院防控指挥部,建立了学院防控日报工作组、延期开学工作组、网络在线教学互助组与协调组,“一生一策”帮扶组等工作微信群;各系(室)老中青教师开展互帮互助活动,掌握中国大学MOOC、学堂在线、智慧树、超星等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应用技能;学院鼓励教师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探索理学类、中文类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;建立“班级信息员—辅导员—党委副书记—院班子”的信息反馈机制,系主任、课程负责人深入在线课堂看课、听课机制,畅通教学监督渠道;等等。
另外,本着“边实践、边总结、边提高”的原则,建立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。如此大规模地采用“线上教学”的方式进行授课,对于全体师生来说都是新生事物,都有一个适应过程,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。为此,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不断总结已取得的宝贵经验,查找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,以员工为中心,以效果为导向,建立能够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,助力学院一流课程建设,促进学校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。